對于今年經受了多輪寒潮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一家智能駕駛公司的成功IPO無疑將大大提振行業的士氣。
11月23日,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擬科創板掛牌上市,目前為已受理狀態。由華泰聯合證券有限公司保薦。
本次IPO,縱目科技計劃發行25%的股份,擬募資20億元。所募資金將主要用于上海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東陽智能駕駛系統生產基地項目(一期),以及用于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如果順利上市,縱目科技將成為智能駕駛賽道首家成功沖刺科創板的企業。
其實早在2017年1月,縱目科技便成功上市新三板,但隨后,同年12月,縱目科技又主動宣布退市,對外給出的理由是“因公司經營及戰略調整所需”。
不過真實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智駕網在征詢原縱目科技相關人員知悉,主要是因為新三板成交量日少,流動性匱乏,幾乎喪失了融資功能,但定期財報工作量一點不少,所以對縱目科技而言,留在新三板已沒有必要。
相較于新三板,創業板與科創板有更好的流動性。不過,創業板大部分是運營已久、已有穩定收益的企業,而科創板則主要是為創新型科技企業服務,特別是為初創或者規模很大、但沒有達到盈利等硬性指標的企業,提供一個上市渠道。
對縱目科技來說,科創板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從新三板到科創板,縱目科技用了五年時間,這五年智能駕駛行業已是天翻地覆,在縱目科技兩次IPO的招股說明書可以窺見一家初創公司和一個新興產業的成長史。
01.
以量產泊車功能為主,營收增加,虧損仍在擴大
縱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從事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F已形成從算法軟件到系統硬件,從智能駕駛控制單元到多種智能傳感器的全產品布局,能夠為整車廠商提供由智能駕駛控制單元、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硬件及配套軟件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駕駛系統。
其中,縱目科技的智能駕駛系統可提供覆蓋L0至L4級別低速智能駕駛功能,包括全景式監控影像功能、自動泊車輔助功能和自主泊車功能等。
目前,縱目科技具備L2級別自動泊車輔助功能的產品已在近二十款車型上實現量產,年出貨量超過10萬套,在國內自主品牌融合泊車市場占有率超過10%。
可以看出,縱目科技在軟件算法方面的業務主要以泊車為主。不過,就在今年7月,縱目科技剛剛召開戰略發布會,發布行泊一體產品Amphiman,在持續發展泊車功能的前提下,同時進軍行車領域。
縱目科技的優勢是已實現量產,并與國內外多家整車廠商建立了定點合作關系。
從目前的行業形勢來看,走量產渠道顯然是自動駕駛公司更安全也更容易獲得現金流生存下來的選擇。
不過,從招股書披露的風險來看,從2019年至今,雖然縱目科技營收在穩步增長,但由于高額的研發投入,虧損也同樣在逐年增大。
招股書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縱目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4966.01萬元,8383.04萬元,22745.48萬元和9003.48萬元。其中2022年的數據僅為第一季度,2019-2021年均為年度數據。
同樣,從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縱目科技凈虧損額分別為1.60億元,2.10億元,4.16億元和1.55億元。
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例則分別為240.65%,205.13%,118.32%和96.34%,達到1.20億元,1.72億元,2.69億元和0.87億元。投入額逐年增長,但占營收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同時,資產負債率也在逐年降低。從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分別為53.26%,68.66%,33.95%和27.33%。
對比2017年縱目科技的上市招股書,數據變化非常明顯。
▲2017年縱目科技登陸新三板招股說明書
這份提交于2016年的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上半年,縱目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1.13萬元,328.49萬元和1532.92萬元。2014和2015年為年度數據,2016年則為上半年數據。其營收呈現直線爆發式增長,和2019-2022年的數據相比,遠遠高出數個量級。
從凈利潤上來看,2014年其虧損216.6萬元,2015年虧損雖高達4013.37萬元,但2016年上半年則實現盈利1532.92萬元。
從這一段時間的財務數據來看,縱目科技的整體營收一直處于上升態勢。
02.
從新三板到科創板,智駕產業從弱到強,外部風險漸大
不過更有對比意義的是兩份招股書中提到的“風險說明”,它直觀地反應了五年來縱目科技和智駕產業面臨的問題。從風險披露透露的信息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行業整體的變遷。
我們先來看其在2016年招股書中列明的風險提示:
一,市場開拓風險。
當時的供應體系仍為明顯的整車制造商——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的金字塔式多層級供應格局,新的供應商難以打入??v目科技當時的合作方以德賽西威、上海博泰等一級供應商為主。而今天,縱目科技已經能直接向主機廠供應產品。
二、汽車行業增速下降以及ADAS滲透率不達預期的風險。
縱目科技主要從事ADAS軟硬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營活動與整車廠商的需求息息相關。如果汽車行業整體增速下降,將對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當時ADAS滲透率還較低,僅為2%-3%,且多集中在高級別車型。公司對ADAS增速不達預期仍有擔憂。而如今,我國L2級別輔助駕駛乘用車新車市場的滲透率已達到30%。發展迅速。
三,主要客戶集中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產生的業務收入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0.5%、78.12%和99.19%,且2016年1-6月對單一客戶(上海博泰)的銷售比重占 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1.67%,公司客戶較為集中。雖然客戶集中在公司汽車零部件行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時,汽車電子行業特點決定了客戶粘性往往較大, 但客戶集中同樣風險較大。
四、客戶信用周期較長的風險。
作為ADAS系統集成產品二級供應商,公司與一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與終 端車廠的貨款結算存在“背靠背”的信用關系,即待車廠付款給一級供貨商后,公 司再與一級供應商結算。同時,公司的產品在交付給一級供應商后,一級供應商需 進一步做集成處理后銷往終端車廠,終端車廠再根據自身的倉庫庫存和生產情況 進行裝車,裝車完成經過一定信用周期再安排付款。賬期的延長和金額的增長所帶來的壞賬風險將對公司損 益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并進一步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
五、公司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弱的風險。
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13萬元、328.49萬元、1,532.92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29.99萬元、-312.34萬元、141.47萬元,公司規模較小及盈利能力較弱。目前,公司營業收入已達到千萬,上億的級別,規模擴張明顯。但同樣仍未實現盈利。
此外,對于初創型科技公司來說,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和稅收優惠政策的變化都可能帶來較大的風險。
六、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風險。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李曉靈和唐銳母子,其中唐銳通過香港縱目間接控制公司51.46%股份,李曉靈通過縱目投資間接控制公司25.34%股份,合計可以控制公司76.80%的股份。同時,唐銳現也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實際控制人足以利用其控股地位,對公司發展戰略重大事項進行實際控制??赡軐窘洜I和其他股東利益帶來損害的風險。
下面我們再來看此次沖刺科創板的招股書風險說明提示,共有六個方面:
盈利能力當然是影響公司存續最大的問題,目前從財務數據來看,其凈利潤仍持續為負,未來一段時間內也很可能持續凈利潤為負,影響利潤分配。
縱目科技表示,持續虧損可能導致公司在資金狀況、研發投入、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或存在負面影響,此外,也可能造成退市的風險。
同時,公司未來收入增長主要取決于智能駕駛系統滲透率的提升、 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新車型項目的持續量產落地時間以及下游整車廠商訂單的增長等因素。車型量產時間和下游需求的變化情況無法保證。
而在零部件供應方面,縱目采購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被動器件、電子結構件、結構件、鏡頭、離散器件等,其中芯片采購額占比較高。報告期各期,公司芯片采購額占物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0.86%、61.06%、69.53%和60.66%。
在2021年汽車芯片供不應求加劇的市場環境下,公司產品所需部分芯片采購價格上漲,對公司毛利率產生了較大的不利影響。未來如果汽車芯片等原材料的供應持續緊張,一方面可能對公司毛利率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可能導致公司無法按正常計劃生產,無法及時保證供應。
在毛利率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0.75%、16.43%、13.21%和10.38%, 相對較低。
對客戶車型依賴高,以及客戶拓展失敗的風險,這個相對容易理解,即現在競爭對手較多,同時不少車企開始追求自研開發。
智能駕駛行業政策風險是近年來產業面臨的新問題,縱目特別強調,智能駕駛行業目前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后續如果產業政策出現不利變化或公司發生違反相關政策的行為,可能對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唐銳(RUI TANG)。唐銳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曉靈合計控制縱目科技 33.3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同時唐銳通過任職董事長兼總經理,控制、影響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和日常經營決策。本次發行完成后,唐銳控制發行人的表決權比例預計將不超過 24.98%。由于公司股權相對分散、實際控制人控制股權比例較低,因此上市后潛在投資者可能通過收購控制公司股權或其他方式影響公司控制權的穩定性,從而對公司業務開展和經營管理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而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低導致控制權變化的風險也是縱目新的風險。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唐銳(RUI TANG)。唐銳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曉靈合計控制縱目科技 33.3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同時唐銳通過任職董事長兼總經理,控制、影響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和日常經營決策。本次發行完成后,唐銳控制發行人的表決權比例預計將不超過 24.98%。由于公司股權相對分散、實際控制人控制股權比例較低,因此上市后潛在投資者可能通過收購控制公司股權或其他方式影響公司控制權的穩定性,從而對公司業務開展和經營管理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對比來看,非常明顯的特征是,如今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已經不再說明確的金字塔式多層級供應格局,更多的是不同層級的供應商與主機廠直接交流形成環狀的供應模式。五年間,輔助駕駛的發展非常迅猛,滲透率大大增加,從2%左右增長至30%。
數據顯示,2006 年至 2021 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從 518 萬輛增長至 2,148 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9.95%。而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乘用車銷售依然存在較大增長空間。據中汽協預測,2022 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將達 2,300 萬輛,同比增長 7%左右。
同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逐漸提高也將推動汽車智能化的發展,進一步提高輔助駕駛的滲透率。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預計2025年我國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的滲透率或達到 65%。
但另一方面,不變的是,對于智能駕駛公司,包括L4級別自動駕駛公司來說,雖然營收規模在擴大,但距離實現盈利依然還有一段距離。同時,客戶集中,對車型依賴大,且賬期較長也是公司仍要面臨的風險。
當然,產業整體環境對智能駕駛公司的影響同樣明顯。例如持續缺芯的問題,以及政策的影響。
而就縱目科技來看,目前其實際控制人為唐銳(RUI TANG)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曉靈,兩人合計控制縱目科技33.3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本次發行完成后,唐銳控制縱目科技的表決權比例預計將不超過 24.98%。這和2016年招股書顯示的股權比例差別明顯,當時唐銳和李曉靈母子合計控制公司76.80%的股份。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創立至今,縱目科技已完成11輪融資。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其作為小米投資自動駕駛的第一家公司。
此外,參投的還包括財通資本、復興創富、高通風投、君聯資本、協同創新等。
目前,香港縱目科技有限公司為縱目科技最大股東,所占股比為22.17%。
而關于未來的發展,縱目科技表示將采取“繼續領跑智能泊車”和“深度優化行泊一體”雙軌并行戰略。
繼續領跑智能泊車方面,在L2+泊車領域,保持視覺感知、傳感器融合感知、 定位、規控等核心算法和前沿技術領域的持續高人才密度的投入,有節奏地進行 量產化應用,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
深度優化行泊一體方面,基于泊車產品的良好口碑和技術積累,公司將逐步從停車場封閉場景走向高速、城市等開放道路。

x
-
騰訊發布車圖云解決方案,讓自動駕駛成為一種服務形式 2022-12-02 11:04
-
單羿博士加入并出任CEO,鑒智機器人完成襄禾資本領投的A+輪數千萬美元融資 2022-12-01 10:50
-
智駕產業這五年:縱目科技從新三板轉戰科創板 2022-11-30 20:50
-
畢??当唤饴?,法拉第未來任命陳雪峰為全球CEO 2022-11-29 11:34
-
凈資產為負22.9億,寶沃汽車正式宣告破產 2022-11-30 11:35
-
鈉離子電池量產元年來了? 2022-11-30 13:41